一、德阳市教育局的单位情况
1、负责起草全市教育督导评估规章制度、政策措施和指导性文件,指导全市教育督导工作;负责对县(市、区)、镇(乡)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教育工作和全市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发布教育督导报告;承办德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的日常工作。
2、承担机关重要政务、事务,负责文件处理和管理;负责重要会议的组织安排和会议议定事项、上级部门和局领导交办事项的督办;负责机关文秘、保密、教育宣传、政务信息和目标管理工作;牵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牵头编纂教育年鉴;负责机关文书档案管理并指导教育系统文书档案工作;负责局机关并指导事业单位(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3、(三)人事科(离退休人员管理科)
4、负责规划、指导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和教育管理工作;指导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负责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以及教育系统人才资源开发和专家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宏观管理并指导中小学教职工流动调配、工资福利待遇等工作,均衡配置中小学教师资源;负责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和培训工作。负责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市直属事业单位和学校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
5、统筹管理市本级教育事业费、教育专款和教育基金等教育经费;参与拟定教育经费筹措与管理、教育拨款、教育收费以及学生资助的政策措施;监督全市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承担市直属学校和市直属事业单位预决算、财务管理和基建管理;承担全市教育基本信息和教育经费投入统计、分析和发布工作;负责机关和市直属事业单位、市直属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指导执行国(境)外教育援助建设项目。
6、承担全市基础教育宏观管理工作,负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保障各类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参与研究基础教育体制的综合改革,制定基础教育评估标准,指导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指导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推动全市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7、(六)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高等教育科(德阳市民族地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办公室)
8、协调管理全市普通及成人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拟定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协调指导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招生、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教师培训、中职学生资助以及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指导社区教育、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承担成人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指导实施工作。负责参与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按管理权限指导、管理全市高等教育;负责民族地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的组织实施。
9、负责全市中小学德育、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和艺术教育工作,拟订有关德育、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教学、学生体育竞赛的指导性文件;组织开展“德、体、卫、艺”有关活动;指导并会同实施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工作。指导全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
10、(八)师资培训科(德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11、指导和管理全市师资培训工作,拟订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统筹规划和实施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指导教师进修学校(师培中心)的师资培训、教育教学改革和基本建设及办学水平评估等方面的工作;参与研究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拟订全市语言文字工作中长期规划和管理办法;负责全市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工作,监督管理全市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社会应用;组织实施全市普通话水平、汉字应用水平的培训测试以及普通话师资培训工作;承办市语委的有关具体工作。
12、负责教育工委日常事务;负责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工作;按干部管理权限,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全市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配合做好市直属高等院校和省级以上示范校、重点学校班子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市直属其他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直属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工作;指导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学校统战、民主管理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党群工作。
13、(十)政策法规科(行政审批服务科)
14、负责本系统、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负责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研究,拟订全市教育体制改革政策,制定教育事业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负责审核起草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和综合性文稿;负责推动教育系统政务、校务公开;负责指导教育类学会、协会、研究会、基金会等社团组织工作。统筹管理全市教育系统外事工作;指导全市教育系统国际交流与合作;负责出国留学、中外合作办学和教育系统来我市的外籍教师、专家的有关管理工作;开展同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工作;指导教育对外宣传工作;统筹规划、综合管理各级各类民办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办学秩序,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承办市政府公布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
15、(十一)学校安全管理科(信访室)
16、贯彻执行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拟订学校安全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并指导和督促实施;指导、协调学校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的处理,负责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协”、“警校共育”等工作。负责协调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协调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督查督办重要信访案件;搞好调查研究,对重大决策事项进行稳定风险评估。
17、德阳市委教育工委、德阳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分工
18、尹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19、主持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全面工作。
20、余凯儒(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
21、负责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中考、教育科研、电化教育、教育技术装备、市直属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统筹城乡等工作;
22、分管基础教育科、教科所、电教馆、技装处、市教育学会;
23、协调市委农工办、市经信委、市科知局、市残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科协、市社科联、市妇儿工委办等单位;
24、胡北(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
25、负责发展改革、政策法规、行政审批工作、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教师继续教育、师资培训、语言文字、民办教育,以及涉及教育局的市重点工作的协调、组织、实施等工作;
26、分管政策法规科、行政审批科、师培科、语委办、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27、协调市委深改办、市依法治市办、市法制办、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民政局、市投促局、市外侨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统筹办等单位;
28、联系什邡市教育局、德阳外国语学校。
29、黄光贵(市教育纪工委书记、市教育局纪检组长)
30、负责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纪检监察审计、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督查、信访调解、教育微博等工作;
31、分管纪工委办、监察室、信访调解室;
32、协调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委群工部(信访局)、市审计局等单位;
33、联系广汉市教育局、东电中学、东汽八一中学。
34、王泽源(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
35、主要负责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及高等教育,“9+3”免费教育项目,以及市直属中等专业及以上学校的行政管理、安全稳定、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警校共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反邪教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与健康教育、学校后勤与产业管理、农村教育支持项目、“三下乡”活动、创新驱动发展等任务;
36、分管职业教育与成人高教科、“9+3”办公室、安全管理科、学校后勤与产业管理中心、职教中心;
37、协调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委维稳办、市委防邪办、市应急办、市城管执法局、市卫计委、市食品药监局、市民宗局、市安监局、市综治办等相关部门;
38、负责教育系统的计划、财务、基建、教育资助、大学和中专招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工作;
39、分管计财科、招生办、自考办、资助中心;
40、协调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住建局、市物价局、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市教育基金会等相关部门;
41、联系绵竹市教育局、岷山路小学。
42、李怀金(市教育局机关党委书记)
43、负责市教育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工青妇工作,机关行政工作、宣传信息、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德阳教育网管理、史志编纂、双拥、保密、档案、对口帮扶、双报到、双联双帮、计划生育等工作;
44、分管办公室、信息中心、机关党委办、工会、妇委会、教育系统团委;
45、协调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市委宣传部、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目督办、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市志办、市档案局、市委党史研究室、市保密局、市广播电视台、德阳日报社、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等相关部门;
46、联系中江县教育局、东电外国语学校、德阳三中。
47、洪涛(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
48、负责市委教育工委的日常工作、教育系统党建、组织干部工作、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离退休人员管理、人才工作、统战工作、教育系统师资队伍建设、支教援藏援芦等工作;
49、分管人事科(离退休干部科)、组干科;
50、协调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委编办、市委统战部、市委老干局、市人才办等相关部门;
51、联系罗江县教育局、庐山路小学、东汽小学。
52、杨修竹(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副总督学)
53、负责教育督导、教育监测评估、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德育工作、国防教育、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54、分管督导团办公室、学生科、教育系统关工委、教育系统老年体协;
55、协调市军分区、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关工委;
56、联系经开区社会事业局,衡山路学校、德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57、分管教育系统的计划、财务、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工作。
二、四川德阳警校网址
1、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全名)
2、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是在原四川省警官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位于德阳市旌湖开发区,占地面积375亩。学院现有校舍建筑总面积73102平方米,拥有枪械室、刑事照相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实验室、电教室、模拟法庭、微机室、警体特训室、汽车驾训基地等实验实训场地1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54万元。学院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全部实行计算机集成管理。现有教职工1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42人。常年在校大中专学生2600余人,普通大专开设行政法律事务、狱政管理、监狱学、劳教管理、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六个专业,普通中专开设治安管理、侦查、文秘、监狱管理、法律事务五个专业。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德育为首位,以科研为先导,形成了学历教育与干警在职培训并重的多专业、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学院环境优美、设施先进,20余年来为政法系统和社会有关部门输送毕业生九千余人,培训各级种类干警万余人。在新一届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我院坚持“教学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办校、争创名校”的办学理念,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发挥司法警官教育的特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3、单位地址:四川省德阳市凯江路二段32号
4、现在报考、就读警校相对容易,警校高考录取线已经有所降低,现在全国所有警校(包括公安大学)毕业的学生都已经不再享受包分配工作,毕业后需参加公务员考试,考上公务员后才能分配到基层当学警,考不上则不能从警。在高考成绩和待遇地位上,警校已经无法与军校相比,差距较大。平时学习成绩较差和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以报考警校(录取分数较低,但需支付费用,相对容易进入。大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学生),可以当作锻炼身体的机会,毕业后或许有机会或有硬的后门关系或愿意给领导送礼,或者“运气超级好”能考上公务员,才能成为学警,参与“躲猫猫”、“洗澡澡”等游戏。而军校学生毕业后就是军官(国家全包),两者不在同一档次。
5、鉴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警校毕业又不包分配工作;而国家已经高度重视国防建设,军校生(本科)入学即入伍(有军籍),享受军队供给制[准尉]学员待遇,发放军贴费;交通、学习和生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寒暑假回家还报销往返路费;其家庭享受军属待遇,4年本科毕业就是:解放军副连级中尉军官、结婚后配偶还可随军、有社会地位受人尊重等。由于有这么多的优越待遇,所以报考军校的优秀学生越来越多,军校的录取分数也越来越高,军检也非常严格。
三、德阳的自考地点
德阳自考办办公地址:德阳市亭江街2号。
德阳市自考办全称为德阳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为德阳市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
什邡县:什邡市方亭镇正南街113号。
德阳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工作职责: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关于自学考试工作的政策法规。
2、积极为考生提供服务,做好自学考试宣传、咨询和报名等工作。
3、组织实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非学历考试。
4、负责自学考试通过考试的管理工作。完成考生自毕业申请、资格考试、毕业证书办理等工作。
5、负责自学考试和其他考试的安全、保密和考试纪律工作。
6、是指导自学考试社会救助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德阳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官网-关于市属事业单位变更登记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