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080800)作为二级学科,其研究范畴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在考研过程中,考生需通过政治、英语一、专业课一(数学一)的考试,以及由各校自主命题的专业课二。由于各校自主命题,专业课二的内容存在差异。
以下分析三所排名靠前的院校: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其中两所是985院校,一所是211院校。
由于学校不同,即便同为电气工程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但专业课二所考察的内容也各不相同。
清华大学的专业课二备考书籍为《电路原理》(第二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为江缉光、刘秀成。
北京交通大学的专业课二备考书籍为《电路》(第五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为邱关源、罗先觉。
综上,电气工程下设的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英语一、专业课一(数学一)和学校自主命题的专业课二。因此,考生需先确定报考院校,才能确定专业课二的具体内容。
电气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生。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包括初试和复试。这是一项选拔性考试,录取学历类型为普通高等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统招硕士研究生招生按学位类型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按学习形式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科目和分数线相同。
公共科目如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
选拔要求因层次、地域、学科、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考研国家线划定分为A、B类,其中一区实行A类线,二区实行B类线。
一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以下为同济大学电气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本文作者本科就读于上海某211院校,成绩一般,六级未过,四级压线,电路、电机学、线性代数均挂过科。选择学校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单感到十分心酸。最终,初试成绩排名报考专业前五,复试排名待定。同济大学只公布了不录取名单,其中5位同学,4位是初试倒数前五名,一位是初试倒数前十名。本科985低分同学也被刷掉,可见同济大学招生公平。
1.为什么选择考研,为什么选择同济大学
在决定考研前,作者请教了尊敬的教授,得到的答复是:除非以下三种情况,否则对于专业,读研是成长必须的一步:
(1)感到自己实在学不动,不想学习了
(2)家里十分迫切需要你去赚钱
(3)将来不打算在一线大城市发展
除了教授的意见,作者对自己本科学习情况的不甘心,以及对未来可能平庸的焦虑,都促使他走上了考研这条路。至于选择同济大学,是因为上海附近的985院校中,只有浙大、上海交大、同济大学这三所拥有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点,且QS排名均为中国985前列。在考研前一年,浙大平均录取400+,交大刷掉的高分实在不少,作者本科的学习基础、成绩单、竞赛经历不足以支撑他报考浙大交大等更有挑战性的名校。听说同济每年都有一两个上岸,浙大交大却几年难得一遇,且大多为二战,作者便将目光主要集中于同济。看了同济历年分数线,大多集中在345分,19年专硕报考20人,录取18人。作者一心读专硕毕业去工作,不打算搞科研,对报录比感到喜悦之余也有些慌张,担心同济突然热门。但转念一想,更优秀的人都去报考浙大交大等更有挑战性名校,与自己一起竞争的就算多几个人又能如何呢?结果证明也确实是如此。因此,作者报考同济大学的决心就这样坚定了下来。尽管身边辅导员的质疑、父母的不相信,以及劝说报考本校,都被作者抛在了脑后,但他一直坚信,只要肯努力,总会成功。下面是作者具体的复习进程。
2.复习进程
参考书:
《电路》(第5版),邱关源、罗先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简明电路分析基础》,李瀚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1专业课822电路分析
这门课作者最终考了130分,是比较靠前的成绩,对考研有很大帮助。复习过程却充满心酸焦虑。同济的电路分析难度在985学校中是最低的,因为同济电气专业实力不那么强,但这门课还是作者最担心的。作者期末先是突击后挂科,再是找老师求情勉强及格,让作者在这门课面前一点信心和兴趣都没有,实在是不想复习这门课。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
2.1.1 3-6月
因为一直听学长学姐说考985学校专业课实在太重要了,从3月作者就想早点复习专业课,但每次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去推掉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这门课没有自信和兴趣,一直到了六月份还没有开始复习电路,并且认为自己将时间都给了数学和英语,认为后面可以少花时间在数学和英语上多看专业课,后来发现完全是在玩火,实在是复习策略上的一大失误。差点在6月因为没开始复习专业课放弃了考研。
2.1.2 6-7月
病急乱投医,作者开始跟着网上各种各样的免费名师视频网课,对照课本复习,发现时间完全来不及,那么多科目需要复习,那些网课讲的又是面向本科期末考试,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与考研难度相差太大。因此浪费一个星期后,就决定自己去啃书了。立即下单买了一份学长的专业课真题和复习笔记,开始了一个几乎0基础小白啃课本做课后题的艰难复习状态,一直到7月,复习磕磕绊绊,完全抓不到重点,看真题只会做前两道最简单的送分大题,又一次几乎想要放弃考研了,还是因为专业课复习不动。
2.1.3 7-9月
一同备考同济电气考试的同学(最终未能达标),如今课本和习题集已研读两遍,开始着手做真题,压力倍增。我决定离开熟悉的考研教室,独自在一间小教室学习,不想与他人比较进度,也不去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重新开始复习。这一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在于我难以把握重点,尽管读书做题,但依旧无法解决问题。电路题目在他人看来有着清晰的体系、规律,解题也有一定的套路,而我却始终无法掌握这个套路。我开始在知乎浏览各种电路复习经验文章,加入各类同济电气考研群,接触了一些专注于电路辅导的机构,觉得此时花些钱来激励自己也未尝不可。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一路指导我、答疑解惑直至初试前的学长,他按照既定计划,让我一章课本、一章课后重点题和作业题的节奏进行复习,再结合基础视频总结提高。遇到不会的问题,就直接向他请教。群里一千多人的讨论,以及大佬同学们的答疑解惑,都激发了我学习数学和电路的热情。一直按照规划到9月,我终于踏实过完了一遍课本和习题集,这时才真正感到安心,其他科目也能分配到足够的时间。
2.1.4 9-12月
开始做真题,此时我心里较为坦然,自我感觉良好。从1999年的题目开始,一直做到2010年,两天一套,一天做题,一天对答案,寻找课后题同类题型,题集中同类题型去分析,回顾课本和视频,分数一直稳定在110-145分,我非常满意。毕竟我本科电路学得不好,发现同济的试卷特点就是真题复现,重复率高,课后题改编题目比重大,计算量大,难度低。越做越有信心,一路做到考研报名,成为学校少数几个报考上海985电气专业的考生。做到2015年后,我留了几年时间,到12月进行模拟考试,重新刷一遍课后题和做过的真题,并跟随强化视频提高。虽然中间遇到了一些瓶颈,但因为有人的帮助和讨论,慢慢克服了。终于到12月,深吸一口气开始模拟考试,分数一直保持在130分以上,最高甚至感觉达到了150分。之后又做了几套上交和西交的试卷,才找回了自己。最终在考场上,一道大题因为思路短路没做出来,确实在复习那一章时有些疏忽,因为时间紧迫,以为不会考到,最终没有考到140分以上,但已经非常满意了,从未想过自己的电路成绩会比数学高。
2.2 数学
数学是最重要的一门科目,这句话我听过太多遍了。因此,我从2019年3月开始,便开始着重复习数学,整整9个月。我对自己的数学比较自信,也实在没想到最终选择填空错了5道,大题失误也很多,确实复习存在问题。数学一仅得了110分左右的成绩,远低于我理想的分数。以下是我在复习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以及我认为非常好、值得推荐的复习书目:李王复习全书、李永乐线代讲义、660题、汤1800题、李林模拟卷、合工大超越模拟卷、近15年的真题。
2.2.1 前期3-6月
在初期,我跟随汤家凤老师的基础课复习高数,这个阶段我主要的问题是对于细节过于偏执,常常浪费几个小时在一小块几乎不会考的问题上,导致我做基础题目时间不足,电路专业课复习时间也被占去。除此之外,我还购买了张宇、李永乐、王式安等老师的一系列书籍,拿到了几乎所有考研数学热度较高的书籍,十分不理智。一方面,让我无法专精于一位老师一本书;另一方面,浪费钱还让自己压力大、焦虑。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初期不要过于执着细节,跟着老师的思路先把大框架整理好。这个基础阶段,汤家凤老师的高数、李永乐老师的线代是非常推荐的。考研的时间要花在性价比最高的事情上。
因此,初期我认为较好的复习状态是,汤老师高数基础配上一部分他的基础题目,可以选择1800入门和基础部分、汤家凤讲义,或者直接上复习全书上的基础题目。复习全书真的非常非常好,到后期大家都会发现人手一本。然后,李永乐老师的线代讲义一定要单独购买一本,跟着他的课程,跟着他线代太有安全感了,考研名师中唯一无黑点的老先生。最后是概率论,我推荐跟方浩老师,虽然名气不大,但是考研概率论老师我几乎都看了一遍,这位老师的课时间性价比最高,讲课重点最清晰,并且能很快上手学会做题。打好基础后面提高真的是会非常顺。
2.2.2 中期6-8月
这个时期一般是暑期强化阶段,真正拉开差距也是在这里。厚积薄发还是发现漏洞非常大,去查漏补缺和前期基础复习阶段相关性很大很大。不过这时候拉下了没关系,还来得及补。这个阶段比较重要的是加深概念理解,同时掌握、熟练更多题型,做题速度、精准度、见识到的题量一定要跟得上,但是时间一定不要浪费在太偏的地方。李永乐660题和李永乐复习全书在这个阶段非常合适,基础概念+小题强化训练+大题训练,配上一些强化视频,提升效果太快了。当初觉得很难不会的题目,过了这个阶段都是信手拈来。
2.2.3 后期8-考前
有人说这个阶段就定型了,我觉得不恰当。前面没复习好的一样还有机会冲高分,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前面打好基础的话,到这里已经非常稳定,可以开始做卷子了,一天一套卷子,模拟卷真题轮流来,做完对答案总结,标注错题,模拟考试时间和场景。你会发现越做越顺,真题慢慢稳定在130-150分没什么问题,模拟卷可能会略有打击,但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锤炼也都不是问题,知识在疯狂转化为做题、考试能力。
2.2.4 数学总结
尽量少做笔记,往往不会看,可以多标注;不要贪图太多书,要把少部分书做精;要做高性价比的事情,一定不要走太多弯路;到后期就不要再看网课了,用处不大更浪费时间,看自己薄弱的地方就好;只要肯努力下功夫,多思考,去花时间,结果不可能差的。
2.3 英语和政治
1. 政治
政治一般问题不大,不过我想说一点,不要过分依赖徐涛的视频,他的课讲得很好很有趣,但是你不要花一整天或者半天时间看,政治视频这个东西我觉得可以在你学累了的时候看,而不是一天精力最旺盛的时候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充分利用。
政治书我觉得买精讲精练、一千题、肖四肖八就够了,后期小黄书也买了,但我没怎么看,不过小黄书附赠的思维导图我觉得很有用,条例清晰。政治的选择题是大头,拉分一般都在选择上,所以后期我把一千题刷了三遍以后,又打印了研友发的最后四套卷,只做选择题,做完改正多看看,然后每天晚上再看看考研政治公众号。大题我只背了肖四肖八,其实政治这个东西真的不难,我是从九月份才正式学政治,好好利用时间,不要把看视频的时间当做在学习,看完一定要自己消化,最后肯定是没啥问题。
1. 英语一
英语从3月份左右开始背单词一直持续到复试结束,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辅助看恋练有词词组书。长难句的话可以关注一些英语公众号或者微博,每天坚持做长难句,分析语法和结构,后期有空最好返回来重温一遍。真题到6月底左右可以开始做,最好是在单词过完一遍的前提下再接触真题,我本人使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阅读理解和新题型是考研英语的关键,分数占很大比例。做阅读时不一定要逐词翻译,但是一定要理解全文意思。前十年真题可以按自己的方法做,近几年的真题最好按考试时间进行,以防考试时超时。作文在10月份左右可以开始。基础差的同学最好要背10篇左右的模板,考试时可以套用其中优秀句子。
最后是完型,完型主要需要阅读的语感,平时可以看一些英语新闻提升自己的英语阅读语感。总而言之,单词不论在什么时间段都不可以落下,是重中之重!
3. 总结和回顾
曾经我不相信考研比高考难,这一年半下来我信了,初试到复试,数学电路一直到复试的科目电机学,一遍遍怀疑自己,一遍遍重新开始,和自己的懒惰、颓废坏毛病斗争,中间的心酸、焦躁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怕自己到最后一无所获,父母也无法理解。还好路上比较幸运,遇到了太多帮助我的学长学姐、老师朋友,一路熬了过来。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不忘初心,一路坚持走下去,相信只要付出了,必定有所获,一定不要执着于眼前的进度和复习情况,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加油冲!
最后祝大家都金榜题名,考研上岸!!!
石群老师的电路课程是否适合电气考研,关键在于课程的深度、广度以及所提供的资源。石群老师的课程以高讲授质量著称,内容全面,非常适合系统性地学习电路理论。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自学或许就能满足考研需求,但对于基础较弱或理论总结能力稍逊一筹的学生,石群老师的课程则能提供全面深入的学习资源,助力提高理论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挑选电路辅导机构时,我强烈推荐BUFF电气考研。该机构由重庆大学电气考研初试复试双第一名的学长创立,汇聚了来自全国多所顶尖高校的高分学长学姐,覆盖了电气强校及知名院校。自成立以来,BUFF电气考研已成功辅导数千名电气考研学子,其中包括不少在各大院校夺得第一名、专业课满分的高材生。
BUFF电气考研团队的专业性体现在课程设计、资料提供、答疑服务及后续跟进等方面。他们提供的课程内容丰富,包括理论讲解、实战演练等多个方面,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同时,团队还提供专属资料包,包括辅导讲义、练习题、独家院校资料和冲刺卷,全方位提升备考效率。
选择辅导机构时,关键在于考虑课程的针对性、教师的资质、服务的周到性以及学生的反馈。课程选择应遵循个人学习风格,不必盲目追求表面评价。在试听课程、体验服务后,根据自身需求作出决策。
若需要咨询更多关于电路学习或考研辅导的信息,欢迎与我联系。选择合适的辅导资源,将助力你在电气考研道路上取得优异成绩。最后,希望大家在知乎上多提问专业性问题,共同推动学术交流。关于课程相关问题的咨询,可直接与我沟通,以避免在公共平台进行营销活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