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扶贫的崇高境界
1、【2019年河北县级】资料5中提到:“消费扶贫中,消费升华至高尚境界,脱贫实现尊严提升,除物质满足外,更包含精神享受,消费扶贫因此提升至崇高境界。”结合资料理解此观点,自拟题目,结合实际,撰写一篇论述文章。(40分)。
2、要求:(1)紧扣题意,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清晰,表达有力;(2)结合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不少于1000字。
3、分论点一:消费扶贫的崇高境界,在于激发公众的责任感。(高尚)。
4、分论点二:消费扶贫的崇高境界,在于增强农民的尊严感。(有尊严)。
5、对策段:如何使消费扶贫达到更高境界?
6、2019年,消费扶贫蓬勃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何为“消费扶贫”?即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购买贫困地区农特产品。
7、这有助于贫困地区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但在我看来,消费扶贫的真谛,不仅在于物质满足,更在于精神享受,正是这种精神享受,使消费扶贫达到崇高境界。
8、消费扶贫的崇高境界,在于激发公众的责任感。设想,若消费扶贫仅使公众受益,公众是否会感到占便宜、甚至贪便宜?若只关注“消费”手段,而忘却“扶贫”初心。我们不必过于迂腐,但需理解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道理。
9、在使公众受益的同时,应大力宣扬扶贫道义,提升公众精神享受,激发责任感。疫情期间,许多村干部走进直播间,推销农产品。
10、代表全村的希望,向消费者表达衷心感谢,使消费者慷慨解囊,体会到助人为乐的荣誉,乃至沉甸甸的责任。简言之,让消费成为高尚的行为,而非贪便宜之举。
11、消费扶贫的崇高境界,还在于增强农民的尊严感。消费者需要参与感、荣誉感、责任感,农民更需要主动、自豪和尊严。若消费扶贫只强调消费,强调交易,强调买卖,会让农民感到受恩、受助,心怀愧疚,好产品不敢高价出售,辛劳成果无法体现真实价值。
12、为何一些地区出现“坐在墙根晒太阳,等政府送小康”的怪现象?为何有些地区脱贫后又返贫?原因在于一味扶持,不强调脱贫;一味输血,不重视造血,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要想真正脱贫、快速脱贫,必须让脱贫成为有尊严的脱贫,而非被动行为。
13、如何让消费扶贫达到更高境界?需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要大力宣传、推广消费扶贫,开放市场,鼓励资本下乡,特别是互联网企业进村助力村民脱贫、乡村振兴。企业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利用技术、平台,为贫困地区农特产品把关、研发、搭建销售渠道,为脱贫事业保驾护航。
14、当然,事在人做,消费扶贫要达到更高境界,更离不开千千万万基层干部和农民的付出,要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借助国家政策,积极与企业深度合作,把农产品卖出去。此外,每位消费者也应积极参与,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参与感,共同助力消费扶贫,形成合力。
15、“中国要强,农民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消费扶贫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消费扶贫不仅让公众和农民在物质上受益,更在精神上得到激励。这正是消费扶贫的崇高境界。毕竟,公众有荣誉感,农民有尊严,消费扶贫才有高度。
16、我相信,当我们看到公众脸上洋溢着真情的关爱时,当我们看到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时,我们的脱贫攻坚就一定能画上圆满的句号。
17、注意:我们参考范文的目的,一是对大家思路有所启发,二是写法上有所借鉴,三是素材上有所积累。有时候写嗨了,字数多,论据素材可以取舍,但思路和写法是不变的。
3、肩负时代重任,关键在于勇于创新。在新时期所面临的挑战面前,只有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我们才能激发出内在的潜能,进而锻造出承担重任的过硬本领。然而,仅仅敢于担当还远远不够,更需要善于担当。面对那些无现成答案的课题、无前例可循的实践、无以往经验可依的工作,我们需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洞察规律、把握本质,磨砺出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从清朝的闭关自守到探索出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这一转变正是我国发展历程中最好的例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正体现了党和政府在制定国家发展路径时,摒弃了“拿来主义”,既借鉴他国经验,又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勇于创新突破。这种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引领我国走向繁荣富强。当前,国家在农村的时代使命是走精准扶贫之路,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因此,基层工作人员要肩负时代使命,更需具备创新精神。要从出点子、找路子开始,帮助村民转变观念、学习技术,开展经营、开拓销路,成为群众致富道路上的“智多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扶贫。例如,“稻渔公园”这一创新模式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推动了乡村发展,增加了人民收入。
4、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永恒使命。从眼前来看,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为“十四五”规划开局奠定良好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从长远来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是一项艰巨繁重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始终高扬担当的风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