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贝多芬
(1770.12.16~1827.3.26) 被誉为乐圣,德国杰出的音乐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
[作品风格]
贝多芬的创作思维广阔,音乐形象宏伟,情感深沉,对比鲜明。他偏爱并扩展了奏鸣曲式,并在多种作品中灵活运用这一形式,因其作品形象丰富多样。
[代表作品]
贝多芬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从第一至第九交响曲,第十交响曲未完成),35首钢琴奏鸣曲(包括第8号悲怆奏鸣曲、第14号月光奏鸣曲等),10部小提琴奏鸣曲(如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作品24号等),16首弦乐四重奏(如F大调弦乐四重奏OP18之一等)。此外,他还创作了1部歌剧《费黛里奥》,2部弥撒(如D大调庄严弥撒曲OP.123等),1部清唱剧《基督在橄榄山上》,3部康塔塔(如悼念约瑟夫皇帝康塔塔等),以及大量的室内乐、艺术歌曲和舞曲。
2. 莫扎特
(1756.1.27~1791.12.5) 被誉为音乐神童,是古典主义时期的奥地利作曲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人物。
[作品风格]
莫扎特的音乐展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完善了多种音乐体裁形式,与海顿共同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在他的35年生涯中,完成了600余部(首)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包括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作品,以及大量的器乐小品、独奏曲等,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
[代表作品]
莫扎特的作品包括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交响乐《降E调第39号交响曲》、《帝王》、《G小调第40号交响曲》、《C大调第41号交响曲》、《丘比特》等,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号》、《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1号》、《A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3号》等,钢琴小品《小星星》、《土耳其进行曲》(实际是A大调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小奏鸣曲》等,以及未完成的作品《安魂曲》。
3. 李斯特
(1811.10.22-1886.7.31) 被尊称为钢琴之王,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也是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风格]
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并创建了背谱演奏法。
[代表作品]
李斯特的作品包括交响诗《前奏曲》、《马捷帕》等,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钟》、《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等,歌剧幻想曲《唐璜的回忆》(改编自莫扎特)、《弄臣》(改编自威尔第)等。
4. 柴可夫斯基
(1840.5.7-1893.11.6) 生于伏特金斯克市,是俄罗斯浪漫乐派的作曲家。
[作品风格]
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其中交响乐创作占据重要位置。他继承了格林卡以来俄罗斯音乐的发展成就,同时吸取了西欧音乐文化发展的经验,将高度的专业技巧与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有机结合,创作出具有戏剧性冲突和浓郁民族风格的作品。
[代表作品]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包括6部交响曲(第1至第6交响曲)、1部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11部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器乐协奏曲(如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管弦乐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意大利随想曲》等),以及其他作品如钢琴曲《四季》等。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
考生必须掌握自远古至清末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包括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史实、音乐文化现象、音乐种类、风格流派、音乐形态和传承方式,以及音乐文化交流等领域。具体包括对人物、事件、文献、乐器、乐谱以及音乐史学研究状况、音乐史学研究成果、音乐文物考古等方面的认识。
一、远古、夏、商时期
1. 旧、新石器时代社会、文化的人类学和考古学一般知识。
2. 古代音乐文献所记载的原始音乐活动、远古时期的音乐传说及其与中国音乐起源、氏族社会音乐文化、原始音乐形态和审美等问题的关系。
3. 部分岩画从图像学的角度所反映出的远古时期乐舞表现形式和音乐审美文化功能。
4. 关于这一时期的出土和传世乐器,以及如何依据这些乐器的材质、结构性能来比较和判断这一时期的音乐形态及观念。
5. 金属乐器的出现及其意义。
二、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1. 西周礼乐制度中音乐使用形式的具体规定,以及礼乐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2. 儒家音乐思想、墨家音乐思想、道家音乐思想。
3. 这一时期的乐律理论(十二律、旋宫、三分损益法、隔八相生法)。
4. 曾侯乙编钟的音乐特点,以及此套编钟出土的重要意义。
5. 《诗经》和《楚辞》的音乐(结构)特点。
6. 周代的“采风制度”。
7. 有关这一时期的乐器、音乐文献及史料。
三、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 汉代“乐府”的主要职能,以及李延年的音乐贡献。
2. 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提示:鼓吹乐、相和歌、百戏)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提示:徒歌与但歌、相和歌与相和大曲)。
3. 清商乐的兴起与发展。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与融合(提示:羌笛、胡笳、箜篌、筚篥、曲项琵琶、五弦琵琶)。
5. 稽康、阮籍的音乐思想。
6. 京房、何承天、荀勖在乐律学方面的探索及成就。
7. 这一时期的古琴音乐状况(提示:琴曲《广陵散》、《碣石调幽兰》、琴歌《胡笳十八拍》、琴谱)。
8. 文人音乐家的出现及发明。
四、隋唐时期
1. 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
2. 唐代主要音乐机构的音乐职能。
3. “八十四调”理论的由来,以及“八十四调”与“燕乐二十八调”(或“俗乐二十八调”)间的关系(提示:“为调式”、“之调式”、“四宫七调”、“七调四宫”)。
4. 唐代的“大曲”与“法曲”的各自特点。
5、唐代民间俗乐的显著形式包括“曲子”与“变文”。
6、唐代的音乐器具与器乐体系,涵盖乐谱、记谱法、乐器种类及器乐家。
7、唐代音乐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8、该时期相关的音乐文献资料。
五、宋、辽、金、元时期
1、宋代市民阶层中的音乐活动。
2、宋、元时期的说唱艺术,如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等。
3、宋、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4、宋、元时期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
5、宋代词乐与姜夔的音乐创作。
6、宋、元时期的琴人、琴派及琴曲,如郭沔、浙派、《潇湘水云》等。
7、宋、元时期的器乐艺术。
8、宋、元时期律学的新进展,如王朴、蔡元定等人的贡献。
9、宋代燕乐二十八调的特点。
10、燕乐半字谱(俗字谱)的解读及其特点。
六、明、清时期
1、明、清时期戏曲艺术中的代表性声腔和剧种及其音乐风格。
2、明、清时期说唱艺术的特点。
3、魏良辅对昆山腔改革的贡献。
4、京剧的形成及其艺术特点。
5、梆子腔的形成与特色。
6、明、清时期的乐器与器乐,如弦索十三套、福建南音、西安鼓乐、北京智化寺音乐等。
7、明、清时期的古琴流派及代表性琴曲。
8、明、清时期的乐谱与文献。
9、明、清时期的律学研究与创新。
10、明、清时期的宫廷音乐。
11、相关的唱论与琴论。
12、工尺谱的解读及其特点。
**对音乐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方法及成果等方面应深入探讨,并结合哲学及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拓宽视野,以增强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中国近代音乐史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中国音乐史近代部分是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公共课考试的核心内容之一。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音乐文化发展、成就及经验教训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考生需对中国近代各音乐文化现象有清晰的认识,并能熟练记忆相关重要概念,为专业知识的获取和音乐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1、中国传统音乐在近代的演变特征
(1)掌握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在近代的演变特征。
(2)了解民间主要表演艺术家及其生平、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
(3)熟知近代出现的各种主要传统音乐体裁样式及流派。
(4)了解传统音乐传承中的主要机构,如会、社、团、科、班等。
2、近代音乐思潮
(1)了解西方音乐传入的途径及其对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2)了解晚清至民国时期各界人士对西方音乐文化的认知和介绍。
(3)掌握乐歌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4)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音乐文化思潮。
(5)熟知30年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和“左翼音乐”运动。
(6)了解30年代前后以上海国立音专为中心的音乐实践活动。
(7)了解40年代延安音乐家的音乐理论实践活动。
3、音乐教育
(1)了解普通音乐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2)了解社会音乐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3)了解师范音乐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4)了解专业音乐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4、音乐作品的创作
(1)声乐作品创作。
(2)器乐作品创作。
西方音乐史部分
一、复习指南及要求:
硕士研究生《西方音乐史》公共课入学考试,要求考生对本科阶段已学过的此门课的基本内容有较为深入的把握。内容涵盖:核心基本概念;音乐体裁;各历史时期音乐发展的总体状况,包括整体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如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等);各历史时期具体作曲家的艺术特色及成就;对作曲家代表性作品的深入理解等关键方面。为了帮助考生有效复习,特制定以下具体要求和复习纲要:
1、古希腊、罗马音乐
(1)古希腊、罗马时期音乐发展的历史跨度及发展概貌。
(2)古希腊音乐的艺术特色:包括希腊人对音乐的理解与认知;音乐的存在与发展方式;音乐体裁和音阶调式。
(3)古希腊的主要乐器。
(4)古希腊音乐美学:赫拉克利特、毕达格拉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
(5)古罗马音乐的起源和特点。
2、中世纪的音乐文化
(1)时间跨度及音乐发展的概况。
(2)教会音乐:概念为格里高利圣咏,其艺术特征。
(3)世俗音乐:骑士歌曲;游吟诗人,其艺术特征及主要作曲家。
(4)复调音乐:概念包括奥尔加农(Organum)、“古艺术”(Old Arts)、“新艺术”(Arts Nora)、狄斯康特(Discantus)、孔杜克图斯(Conductus)、经文歌(Motet)。中世纪复调音乐发展的几个阶段。“奥尔加农”、“古艺术”、“新艺术”音乐的艺术特征及其主要作曲家。
(5)中世纪的音乐调式:音乐理论家圭多(Guido,约997-1050)的六声音阶及唱名体系。
3、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1)尼德兰乐派(又称勃隆第乐派或弗兰德乐派)三代作曲家的艺术特征。
(2)马丁·路德的新教圣咏。
(3)意大利的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牧歌(Madrigal)的艺术特征。
(4)法国歌谣曲的艺术特点(France Chanson)。
(5)文艺复兴时期器乐音乐发展的概况。
4、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文化
(1)意大利音乐: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发展的一般状况。弗罗伦萨乐派、威尼斯乐派、那波里乐派歌剧创作的主要艺术特征、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那波里歌剧乐派对歌剧艺术的主要贡献。意大利器乐音乐的发展,主要音乐体裁。
(2)法国歌剧的代表人物及其创作的风格特征,主要作品。法国古钢琴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代表人物。D·斯卡拉蒂的古钢琴音乐创作。
(3)英国音乐:普塞尔及其歌剧《迪朵与伊尼》。亨德尔的歌剧和器乐创作的一般状况,主要作品。亨德尔清唱剧的主要作品,创作的历史意义、艺术特征及贡献。
(4)十七世纪德国音乐发展的历史状况,主要作曲家。巴赫音乐的分类及主要作品。巴赫音乐的历史内容。巴赫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其贡献。拉莫的《和声论》及巴赫的《十二平均律》。
5、古典主义音乐
(1)意大利喜歌剧、法国喜歌剧、德国歌唱剧(又称德国喜歌剧)的主要艺术特点,作曲家及其作品。
(2)曼海姆乐派、北德乐派(又称柏林乐派)的主要历史贡献。
(3)格鲁克歌剧改革的主要原因和内容,进行改革的主要歌剧作品及风格特点。
(4)维也纳古典乐派创作的一般特征。海顿音乐创作的时期划分,不同时期的主要音乐作品。海顿交响曲、四重奏创作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特征。海顿交响曲创作的主要历史贡献。
(5)莫扎特创作时期的划分及其主要作品。莫扎特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就。莫扎特器乐创作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就。
(6)贝多芬创作的三个时期及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贝多芬器乐创作的历史内容和风格特征。贝多芬交响曲创作的历史地位和成就。贝多芬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时期音乐创作的一般状况。
6、浪漫主义音乐
德国:
(1)韦伯的主要歌剧作品及艺术特征,韦伯对德国歌剧的贡献。舒伯特的主要音乐作品。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的主要内容、艺术特征、影响和成就。舒伯特的器乐创作的一般特点。舒曼的主要音乐作品。舒曼钢琴音乐的艺术特色。舒曼的艺术歌曲创作的艺术成就。舒曼器乐音乐的一般特征。
(2)门德尔松的钢琴及乐队作品的艺术特征,主要作品。勃拉姆斯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及主要作品。勃拉姆斯钢琴作品、艺术歌曲的主要特点。勃拉姆斯交响曲创作的艺术特征及其历史地位和成就。
(3)瓦格纳创作时期的划分及其主要作品。瓦格纳歌剧改革的主要原因和内容。瓦格纳歌剧(乐剧)的风格特征。瓦格纳歌剧改革的利弊。
(4)安东·布鲁克纳交响曲创作的主要艺术特征及其主要作品。沃尔夫艺术歌曲创作的主要特点及其作品。雷格尔音乐创作的一般状况,代表性主要作品。马勒交响曲和歌曲创作的主要艺术特点,主要作品。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标题交响诗及歌剧创作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作品。
法国:
(1)法国历史大歌剧的主要作曲家、作品、风格特征。柏辽兹的标题交响曲创作的主要艺术特征,作品及其影响。
(2)浪漫主义时期法国喜歌剧、抒情歌剧的主要艺术特点及其主要作曲家。比才的主要音乐作品。歌剧《卡门》的艺术特色及创作的历史意义。
(3)圣桑、弗兰克、肖松、丹弟、福列音乐创作的一般状况。
意大利:
(1)意大利谣唱歌剧的主要作曲家(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蒂)、作品及创作的艺术特征。
(2)威尔弟创作时期的划分及三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威尔弟歌剧创作的艺术特点、影响及其历史地位。真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作曲家、主要作品及创作的艺术特色。
其他国家:
(1)肖邦创作时期的划分及作品体裁的分类。肖邦钢琴创作的舞曲体裁、前奏曲、练习曲、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协奏曲的艺术特色。肖邦音乐的基本内容及创作的历史意义。各种音乐体裁的主要代表性作品。席曼诺夫斯基对波兰音乐的继承和发扬,主要代表性作品。
(2)李斯特标题交响诗的艺术主张及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代表性作品。李斯特钢琴创作的主要艺术特点。
(3)民族主义音乐创作的一般特征。
(4)俄罗斯民族乐派:格林卡的音乐作品,其艺术主张和主要特点,以及这些作品对俄罗斯音乐发展的深远影响。达尔戈梅斯基的生平创作概况。“强力集团”的艺术主张、主要作品及创作特点。穆索尔斯基的主要音乐作品和创作特色。鲍罗丁和李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音乐创作特色。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的时期划分和主要作品,创作内容,以及他的歌剧和交响曲的艺术特色。斯克里亚宾和拉赫马尼诺夫的音乐创作特点和主要作品。
(5)捷克及北欧民族乐派:斯美塔纳的歌剧和交响诗的艺术特色,以及这两种体裁的主要作品。德沃夏克的音乐创作特点和各类体裁的主要作品。雅纳切克对捷克音乐的贡献和主要音乐作品。格里格的主要音乐作品,其民族特色和艺术特征。西贝柳斯的音乐创作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6)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的艺术特征。德彪西的音乐创作时期划分,风格特征和历史意义。德彪西的钢琴、管弦乐和歌剧创作特色及主要作品。
(7)拉威尔的音乐创作特色和代表性作品。杜卡的音乐创作概况。其他印象主义作曲家雷斯皮基(意大利)、法亚(西班牙)的音乐创作概况和代表性作品。
7、1945年以前的现代西方音乐。
(1)20世纪上半叶音乐艺术的发展特征。20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的艺术特点,与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在创作上的异同,以及与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的关系。
(2)巴托克的音乐创作特点和主要作品,他对匈牙利音乐的历史贡献。柯达依的音乐活动和贡献,主要作品。英国民族乐派的发展概况,作曲家埃尔加、霍尔斯特、戴利斯、布里斯的创作概况和代表性作品。沃安·威廉斯的音乐创作特点和代表性作品。美国民族乐派的发展概况,麦克道尔、科普兰、瓦雷兹、格什文的音乐创作概况和代表性作品。艾夫斯的音乐创作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3)新古典主义音乐的艺术主张、创作特征和在20世纪的发展概况。
(4)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创作时期划分和代表性作品,他的创作特点和对20世纪音乐的影响。亨德米特的音乐活动领域,音乐创作时期划分、代表性作品和艺术特征。意大利作曲家卡塞拉、马利皮埃罗、皮采蒂的音乐创作概况和代表性作品。新古典主义在法国和德国的发展概况。萨蒂的美学主张和创作特征,主要音乐作品。“法国六人团”的音乐创作概况和代表性作品。奥涅格的音乐创作风格和特点,主要音乐作品。
(5)表现主义音乐产生的历史原因和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关系。表现主义音乐的美学观点和艺术特征,对20世纪音乐的影响。十二音音乐的艺术特征。
(6)勋伯格的音乐创作时期划分,创作内容和艺术特征,不同时期的主要代表性作品。贝尔格的音乐创作概况。他的主要歌剧作品《沃采克》和《露露》的内容和艺术特色。韦伯恩的音乐创作概况和代表性作品。
(7)布里顿的音乐创作特点和主要作品。微分音音乐的主要作曲家和作品,创作特征。噪音音乐的主要作曲家和作品,创作特征。
几点说明:
1、本纲所述主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考生应了解作品的标题、音响、内容及其艺术特征。
2、文艺复兴以后作曲家的原名及生卒年,可在有关书目中查阅。
3、本考试大纲适用于音乐院校非音乐学系本科生达到的教学水准。
4、中国音乐史是音乐学或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的方向之一,部分招生单位将其分为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等研究方向。具体查看招生单位公布的专业目录。
5、较好的招生单位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可自行在研招网查看专业目录。
6、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和两门专业课。专业课因招生单位和研究方向不同而异,具体查看研招网或招生单位公布的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