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辅导班主要是以面授课程为主;对于那些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稍弱的同学,建议选择面授班,由专业老师授课,进行答疑解惑,并有助教老师进行监督,类似于高三的上课模式,封闭式管理,能营造出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考研辅导班主要面向以下人群:那些想要考取名校、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的同学,因为竞争激烈,过线分数难以实现;基础薄弱但期望能一次性考上的同学,需要付出的努力会更多;需要规划复习方向、不清楚如何复习、需要指导的同学;自主性、主动性差的同学:需要一个浓厚的学习环境,需要监督,报班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对于那些注重就业的同学,报班能更快地提升自己。但最终,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是关键,即使有外界的配合和帮助,如果自己不努力不主动去学习,那么结果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可以选择网课,网课通常讲解重难点,适合查漏补缺,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同学,需要有老师带领做复习规划,知识点规划,建议还是选择面授课程。当然,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主要看个人情况,既然决定考研,那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况,然后再做选择,不要盲目着急,也不要受到任何人的影响,一切以自己为主。在我看来,考研和找工作之间互相的影响不大。即使没有考上研究生,也不妨碍我们找工作。关键在于你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往届毕业生,这一点其实还是有说法的。很多企业至今仍然热衷于应届毕业生,因为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的可塑性更强。一、在复习考研的时候多关注一下招聘信息很多同学在考研时只专注于复习,很少关注其他事情。因为在大四时,能影响我们复习的事情很少。除了写毕业论文外,基本上就是在复习考研。我建议同学们可以提前做准备,平时多关注一些招聘信息,我觉得这并不与考研冲突。如果有较好的企业或单位,你可以在12月底考完研究生后,给这些招聘的企业发邮件咨询,这并不会妨碍你考研或复试。因为很多企业比较青睐应届毕业生。我建议考完研后,可以两手准备,一手抓考研复试,一手抓找工作,这样做到有备无患,不至于在出现不可抗因素后自己变得手足无措。因此,我还是建议各位考研学子,在复习考研时,不要忘了找工作。当然,如果你有信心一次考上研究生,也可以暂时不考虑找工作,否则最好能做好两手准备。二、系统复习后,变得更加自信我一直认为,很多同学在四年的本科生涯中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这可能与他们平时的学习效率、环境以及自身的勤奋度有关。但在准备考研时,他们突然痛苦地发现,这四年他们基本上处于一片空白。因此,在复习时,要将所有的专业核心课复习一遍或几遍,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但在复习后,他们好像重新学习了一遍,对本专业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加深了对本专业的了解。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理性加工的过程。尤其是在考研过程中,这种变化显得尤为明显。经过考研的磨炼,他们对本专业有了整体了解,这样在以后找工作的过程中,对专业课的认知就不会显得很生疏,这实际上更有利于他们找工作。考研其实就是一个磨炼意志、提高自身的过程。这也有利于大家走好以后的路。三、考研本身就是对自身的考验,虽败犹荣能安心复习考研并坚持到最后的同学,我们都非常佩服。至少他们做了许多人望而却步的事情。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一种实力的象征。这表现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是你能力的一个突出表现。考研又何尝不是对找工作的一场预演,各位考研学子既是剧中人,又是掌控自己命运的剧作者。在经历这场考研后,我们可能会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把握,至少知道,未来其实就在我们手中。不管未来如何,在考研和找工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影响考研,又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是对我们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我们的磨炼。能够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掌控未来。不太清楚,好像没听过,南京的考研机构太多了,有面授,有网课,不过面授的费用好像很贵,我记得那时候我也去咨询过,大概两三万,太贵了,后来我自己报的一个考研网校,还可以。考研400+高分经验分享(复习时间短能否考研考高分)背景本科双非,报考某东北985,九月份大四开学开始准备。理工男,大学前两年很混,基本不去上课,大三专业课才被舍友拉去上课,抱佛脚抱习惯了,自学能力比较强,这也是为什么考研拖到九月份才开始的原因,总觉得平时期末考试一门课能分配一天来自学就不错了,考研不就四门课么……说一下分数,数学124,专业课125,英语85,政治74。我高数上因为不去上课考前也不抱佛脚被挂了,高数下还有线代概率论就是师生情加同学情勉强飘过的,总之就是基础不好,很菜。英语的话我们只有前两年有课,旷课太多老师说再不来上课的话平时成绩都扣光了才去了几节的,四六级一次性500+飘过。备考学校有专门考研的自习室,但我没去占位,一个是占位太疯狂了,一个是自习室桌椅让我感觉有点挤。就去了图书馆准备考研。九月份开始准备的时候身边的考研党基本上都把基础打得差不多了,又是全书几遍,单词几遍的,再从九月开始慢慢打基础的话我心里没底,时间紧只能用时间紧的方法,尽量短时间多拿分吧。数学9-10月一直在捣鼓数学,全书真题认真刷一遍,全书当工具书了,知识点很全,做题碰到不熟的知识点会翻一翻。直接上手真题是很痛苦的,因为一个都不会!就这么磨磨唧唧的九月份一个月除了上课时间就泡在图书馆,就着真题把高数捋了一遍,因为真题的知识点很集中经典,能够帮我们快速把握数学的脉络。九月份第一遍是根据真题找知识点把握数学脉络了,十月份我又开始刷第二遍数学真题,想要自己自主的不看答案去解题,很失败,基本每道题都得看答案,不过我尽量把答案解析里每一步的原因自己在全书找到依据,第二遍结束的时候对知识点和整个数学有了一个高度上的把握。两遍真题刷完,基本上知识点熟悉了,套路了解了,就差练练速度了,心里就有底了,感觉可以着手其他科目了。舍友是一个考研机构的代理,推荐我去报个班,提提速,我后来慎重考虑后,没去报,在网上报了个视频的,天道考研网校,但是因为我时间不多,所以很多时候是跳着看的,掌握了的知识点就跳过去,去粗取精。另外,这个网校里有个“正能量”分享,收费的,里面都是往年的高分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这个可以好好听听,站在前辈的肩上比自己摸索省时多了。政治十一月份之前把政治选择题刷完,我就买了大纲解析。先用了一两天把大纲解析过了一遍,思考了马哲,认真梳理了近代史和毛中特,粗略的翻了翻思修和时政。再用了四五天把对应练习题做完了,这个习惯其实不好,喜欢一段时间高度集中精力死磕一门课。后期又买了时政小册子,12月以后每天两三个小时背政治大题,感觉大题各个机构压的都差不多,挑好一本背好就行,再就是考前多买几套市面上的卷,用来刷选择题,选大家得分率差不多,多选题多刷几套题,只记错误点,注意,只记错误点,考试时看到明显错误点直接。政治真题的价值基本就是选择题了,顺着出题人思路走一走,大题不用你自己找规律,各大机构让你背的东西都是找规律压出来的,政治基本就这样。
仿佛又是在十一月份,我们硬是挤出了一周多的时间来准备期末考试,毕竟大四时挂科补考可能会与复试时间冲突,那可就糟糕了。至于专业课,我们初试只需要考一本书。
专业课
专业课的学习深度各有不同,我得到了学姐提供的资料,主要是集中精力研读课本。反正也是每天都要看,我大概过了两遍课本,做了些例题,也翻阅了学姐给的资料,试图把握出题方向。分数并不理想,基本上是进入复试的考生中最低的。我投入的精力显然不够,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深入。
英语
英语方面,我直到十二月才真正开始准备。我的研友早就催我背单词了,我当时自信地说自己底子好,不着急。结果在刷真题时,我发现自己大学四年除了考试几乎没有接触过英语,单词都不认识了,一篇阅读也就认识最基础的词汇。这让我心里非常着急,看不懂的直接后果就是一篇阅读平均只能对两个。
我从06年左右的阅读题开始刷,但并没有去做后面的题目。我把阅读中所有不认识的单词一个个标注出来,标注了五六篇后,发现很多单词看起来都很熟悉。这时,我开始把这些熟悉的单词记在笔记本上,没事就翻一翻,就这样开始了第一次与单词的接触。
第二次,我用干净的套卷做真题,做完后继续记不认识的词,分析自己选项错误的原因,摸索出题的套路。英语是我学习过程中最痛苦的,因为一看到英语就犯困。前半阶段,一篇阅读题让我睡上一上午是家常便饭,密密麻麻的单词都不认识,不困才怪。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睡着睡着,一篇阅读题就完成了。
作文方面,我听了网校的课,只背了5篇大的模板,小的只记了格式,考试时就是随意发挥,只会用最简单的词汇,比如beautiful、big等。虽然我的语法一直不错,但我的英语经验仅适用于那些单词基础薄弱的人。从真题中提炼出来的核心词汇并不多,我只记了A4纸四五张的样子。刷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我都能迅速知道它在哪个位置,非常方便。
就先写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