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考研算是一家口碑不错的机构,培训效果相当显著,这里分享一篇高分学姐的考研心得:
复旦大学考研高分学姐的经验分享:青春短暂,在年轻时努力拼搏,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
起初,我和众多考生一样,对如何复习一无所知。但经过一番摸索,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在考研的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吸取了教训。在此,我愿意与大家分享这些心得体会。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既然决定了考研,就应全力以赴,不被琐事干扰。明确目标,作为成年人,我们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最后,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并付诸实践。
英语复习:使用单词书1本、真题若干本、解析1本、作文书1本。这门课程需要长期复习,从最初的背单词到最后的做试卷。我的英语水平仅达到六级,分数并不高。我背单词主要依靠单词书和单词软件,背两轮单词后即可开始做真题。每年真题都需要精心研究!在做阅读理解时,要思考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要有依据,不能仅凭感觉。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上考场时你就能体会到为什么要注意选项思考了。作文方面,后期可以背诵一些优秀范文,并尝试自己写作,找到感觉。如果实在不行,可以考虑报名辅导班。政治复习:使用大纲解析、肖1000题、时政、真题、天道考研讲义、预测题等。重视基础知识,多记多看,大量做题。马原部分要理解透彻,不要死记硬背。理解了再记忆,这样记忆效果会更好。毛中特部分要理清脉络。其他内容也要记忆,注意是记忆重要知识点,重要知识点在多次做题中自然会发现。我使用的资料是肖1000题,可以当做基础知识识记,多刷几遍。我政治最大的特点是后期大量做题,基本市面上出的最后几套卷子我都做了。可能前期基础比较扎实,做题速度较快,就做选择题,大题看一看,最后再集中背诵。多做题,题感就有了,真正考试时你会发现,基础知识占一定比例,但还有一部分题目大纲解析上没有答案,这时你就能体会到题感的重要性,而不是盲目猜测。
法硕专业课复习:使用法硕考点解析、法硕历年真题,还购买了法硕考试指南、法硕考试分析、法硕配套练习、法硕必备法条、法硕标准化题库。
对于初学者来说,先看教材,可以直接选择考点解析,就像看闲书一样,混个脸熟。看完一遍后,第二遍不要看综合部分,民法和刑法可以再看一遍。刑法和民法需要理解,在你觉得自己掌握得不错的情况下,才开始背诵。真题也要按照自己的计划做,真题非常重要,做了真题,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做真题和背诵解析可以交叉进行。法硕不仅要多做练习,还要多背诵,我最后都是把书撕开背诵的,因为一本书拿在手里真的很重。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去做才发现很难,有时候背一面要一上午,到了下午又忘记了,真是心累。法硕越来越接近司法考试,题目也越来越难,刑民部分在做题时需要增加难度。专业课考试一定要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这样才能考出好成绩。最后的模拟题是用来练习的,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足。
我其实也是那种特别粗心的考生,马虎、大意是我的缺点,每次都有血的教训。
不要觉得自己不行或者做不到,当你真正学进去了,你就会发现只要努力,一定可以做到,连我都行,你也可以的。偶尔也会有倦怠期,不想学习,这时候可以找同学聊聊,多放松放松,然后不断自我心理暗示。我到现在还觉得,自己心里的目标是孜孜不倦努力的最强大动力。青春易逝,能在年轻的时光努力了,人生才不后悔。加油!
常州考研考点如下: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江苏省共有24个考点,常州市设有常州大学考点。
常州大学考点分为三个考区考试。1-167、244、392-394考场,考试地点在常州大学武进校区(武进区滆湖中路21号);168-243、245-287考场,考试地点在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常州市武进区延政西大道2468号);288-391考场(考试科目为2门或3门),考试地点在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市中吴大道1801号)。
以上信息来自2021年的考场公告,具体可拨打当地教育局电话或查看官网,2022年的公告尚未发布。
常州考研自习教室有新东方考研·自习室和仕学考研·自习室。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新东方考研·自习室位于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1号楼,提供考研课程和自习室服务。仕学考研·自习室位于江苏理工学院北门西侧楼中吴大道1805号二楼,提供考研课程和自习室服务。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
南京大学(南大,Nanjing University)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国综合性重点高等学校。校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前身可以追溯到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办学时期,也是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南京大学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且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教育培养计划”等,是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和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南京大学其学脉可追溯自孙吴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学,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等历史时期,1949年由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中央大学”易名“南京大学”,1950年径称“南京大学”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