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承德考研初试考点预计将在承德市第一中学、承德市民族中学、民族师院附中、承德市第二中学、双滦实验中学等学校进行。具体考场信息可参考2023年承德考研考场安排如下:考点:承德市第一中学,地址:双桥区东南山中街考点:承德市民族中学,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小佟沟街15号考点:民族师院附中,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桃李街1号考点:承德市第二中学,地址:南园路9号考点:双滦实验中学,地址:承德市双滦区滨河大街90号2025年承德考研考场安排通常在12月上旬公布,考生需关注报考院校通知,获取考场位置、乘车路线及考场须知。理论上,报考同一学校考生可能分配在同一考点、同一考场,相同考试类型的考生将安排在同一区域。如人数过多,可能需调整考场或考点。考场分配方法一般先按照省份、城市划分,再按学校、专业细分。考生需按照准考证指示前往指定考点并携带相关证件进行考试。承德医学院考研难度适中。作为一所隶属于河北省人民政府领导的全日制高等医学本科院校,它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虽然在全国名气一般,但某些专业有着良好的口碑。考研竞争不算激烈,性价比相对较高。2022年,承德医学院要求参加复试的考生考研初试单科成绩、总成绩均需达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A类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由于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地位相对较低,报考人数较少,考研竞争相对较小,大部分专业执行国家线,进入复试相对容易。学校复试比例高,刷人情况较少。由此可见,承德医学院考研难度适中。尽管竞争激烈,但考研人应保持必胜信念,以平和心态充分准备。承德医学院2023年各专业考研分数线如下:专业型硕士:中西医结合临床:323针灸推拿学:323中医儿科学:323中医妇科学:323中医骨伤科学:323中医外科学:323中医内科学:323中药学:324护理:324核医学:324骨科学:324儿外科学:324外科学:324康复医学与理疗学:324全科医学:324重症医学:324急诊医学:324皮肤病与性病学:324神经病学:324老年医学:324学术型硕士:儿科学:324内科学:32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324病原生物学:324免疫学:324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324生物医学工程:297生物学:281注:箭头后方分数为承德医学院考研复试线与国家线的差值。承德市设有单一的考研报考点,即承德招生办公室。考生需根据个人报考的院校选择相应的报考点。该报考点的初试考场分布于承德市内的中小学、职业中专及大学。自近三学年以来,承德市的考点总数大约维持在8个左右,每年会有一定的波动。具体的考点包括承德翠桥小学、承德二中、承德民族中学、承德民族中学(安定里)、承德十六中学(车站路)等。在承德市的考研考点中,考生需注意考点的具体位置和考场的分配情况。每年的考点可能会有所调整,建议考生提前查询最新的考点信息,以确保考试当天能够顺利找到考场。此外,考生还需关注考场的具体安排,包括考场的开放时间、入场要求等,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考试期间,考生应遵守考场纪律,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顺利完成考试。承德市的考研考点覆盖了市内的多个区域,为考生提供了较为便利的考试环境。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选择最合适的考点,以减少考试当天的交通压力和时间成本。在选择考点时,建议考生综合考虑考点的交通便利性、考场的设施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以确保能够在考试中发挥最佳状态。总之,承德市的考研考点设置旨在为考生提供便利和舒适的考试环境。考生需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考点的具体信息,以确保考试顺利进行。同时,考生还应关注考试的相关安排和要求,遵守考场纪律,保持良好的心态,力争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医学专业考研专业划分是比较繁杂,比较细的,同一专业也分为不同的研究方向,所以要选择清楚,更深入的了解所选择的专业,我们整理分享“承德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医学考研专业介绍”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简称BME)是一门由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它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承德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主要依托于生物医学工程系。2004年成立生物医学工程系,2005年开始招收医学生物技术(医疗设备方向)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学生,2014年招收生物信息学本科专业,2016年招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学生。201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学位授权点,202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生物医学工程系现有6个教研室(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医学设备学教研室、医学信息学教研室、计算机教研室、数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2个实验中心(生物医学工程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1个血液流变学与细胞分子研究室,1个学生工作办公室,1个学院办公室。教学团队共35人,年龄为26岁至55岁,平均年龄:42.6岁;正高级职称4名,副高级职称6名;博士10人,硕士2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整个学术队伍学科背景包含了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凝聚态物理等多专业,人员梯队合理,研究方向明确,为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科领域现已与日本千叶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天津泰达心脑血管医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等机构建立了产学研结合、医工融合的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体系。该体系致力于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不断提升生物材料、生物力学和生物医学信息学等领域的学科研究水平,培养高层次生物医学工程人才,以适应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的需求增长。校本部血液流变学与细胞分子研究室包括血液流变室、分子生物室、细胞培养室,可进行血液黏度、血细胞分析、红细胞流变学特性、蛋白及基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配备了医学物理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医学电子装配实验室、医学设备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计算机辅助兼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拥有多功能生理测量系统、小型磁共振成像系统、麻醉呼吸模拟系统、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传感器设计与测量系统等,为学生提供了创新与设计的基础条件。计算机实验中心设有多媒体数码机房,装备了苹果imac OSX操作系统、模拟练习系统,可承担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Photoshop图像处理和信息应用与技能创新、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等任务。实验室面积达1200㎡,为培养生物医学工程硕士提供了优越的教学实践场所,确保实践教学质量,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前研究方向包括:(1)生物力学:由长期从事生物物理、理论物理、生物力学教学的经验丰富的学术骨干教师组成,承担多项课题,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生物力学特性、代谢紊乱(如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外界刺激(如激光照射、钴照射、造影剂使用等)对红细胞力学特性的影响。(2)生物材料:由多年从事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与工程学科融合的理、工、医骨干教师组成,主要研究天然生物矿物的代谢综合征干预机制、纳米银簇的DNA荧光结构治疗恶性肿瘤、生物材料的组织修复、神经生物工程等。(3)生物信息学:由长期从事微生物组学、药物比较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医学影像图像数据分析研究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团队中有讲授《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统计学》等课程的高年资老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媒介生物种群生态学及蜱媒疾病、生物/非生物环境因子对植物繁殖的影响、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医学信号的检测与处理和医学成像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之,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点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实践实训条件,致力于推动现代生物科学和医学的发展,是医疗卫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量。毕业生将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
关于研究生考试有任何疑问、需要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请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