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好好准备。
首先,若你有考研的打算,那么越早准备考研越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职场压力的不断增大,职场人士考研往往成为一种奢侈的想法。
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现在开始准备考研也完全来得及。初期可以在立足本校的基础上,多考虑几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学校,然后在复习的中后期再确定一个最终的目标学校。鉴于当前考研竞争激烈,我们需要重视复习效率的提升,并且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
在考研学校的选择上,需考虑三个方面:一是目标高校的学科实力,二是目标高校的地理位置,三是目标高校的历年录取情况。与本科阶段相比,读研更注重学校的学科实力,因为学科实力更强往往意味着更好的学习、科研体验,这对能否尽早取得创新成果有较大影响。
注意:学校的地理位置对读研也有直接的影响。位于一线城市的大学通常有更强的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同时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这对毕业生的就业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读研时一定要重视地理位置。当然,不同城市的资源整合情况不同,不同城市的发展也有其侧重点,还需考虑自身专业特点。
在选择高校时,还需考虑学校的历年录取情况以及未来的招生培养规划,从而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高校。从大的人才培养趋势来看,未来专硕的人才培养规模会有所扩大,因此可以重点考虑专硕。
关于是否报班的问题,你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判断:
自主学习力:考研不同于以往考试,大多数考研人都会有较长时间的自主学习时间,因此,自觉性是衡量你是否报班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你的自觉性高,每天都能保持一定时间的专注学习,那么就要看看你对自主学习内容的接受程度,也就是你的学习效率,再决定是否报班。如果你的自觉性较差,那么报班是最明确的选择。
大部分考研机构都会有对应的督学老师以及班级群,督促你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当有其他人和你一起同步学习时,会产生一种竞争感,有利于提高你的危机意识。
学科基础情况:我们必须承认,有些人确实在某些领域有很高的天分,半年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从零开始考上研究生,但这种人是少数。大部分同学哪怕是自己本专业的课程也是一知半解,这种情况下就要好好衡量一下自己的专业基础水平,如果基础真的很薄弱(甚至为零),那么就要考虑报班的事情了。
考研决心与心态:决心与心态,我认为这两点是相互影响的。实际上,有不少同学报班或考研,仅仅是求一个安心,或者说是逃避就业。对于有这种心态的同学,我建议还是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本身就不想努力的方向上。如果你真的对考研有很大的决心,并且具有很好的学习心态,那么我建议可以报一个班,因为报班真的可以节省你很多的复习时间,加快你的学习效率,提高你的上岸可能。
报考难度:这一点其实可以结合你的考研目的来考虑。如果你只是想混一个文凭,那么你可以选择一个难度较小、竞争较小的学校,至于报不报班,可以结合其他几点来看。如果你的目标专业院校难度较大,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样的竞争非常激烈的高校,那么建议你还是报一个适合自己的辅导班,今年人民大学的报名人数超过2万人,竞争难度可见一斑。
备考时间:这一点的判断其实很直接,就是你准备复习的时间。一般考研复习的时长都是半年左右,如果你高于这个时间,可以先观望一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再决定是否应该报班。具体的复习流程你可以找一些有名的考研博主,看看他们的考研计划建议。
这个要根据你的基础水平,不过大二下学期就开始准备考研太早了点。如果不是跨专业,本专业考的话大三开始准备就可以了,太早了容易崩溃;而且大二结束你们才能学完基础公共课。个人不太喜欢补习班,一个效果有限;另外收费很贵,根本不划算。如果实在想报,可以在看完一遍政治大纲解析的基础上报个政治冲刺班。英语水平还可以的话平时注意多积累词汇,多做题就行,如果水平不行,你要做的就是回去恶补基础知识。总之,个人觉得但凡能自学的就别去报辅导班。
大二暂时不需要报班,因为没有辅导班是能上两年的,你大二上了辅导班大三要么之前学的忘了,要么就是继续再报一年,都是非常不值得的。所以,大二的时候以自己巩固英语与数学的基础为主。
至于未来你打算选择报班的时候,如何选择就看规模、师资、环境等。
很多地方的老师教学经验不丰富,实战不足,很多甚至是刚刚研究生毕业,陕西文都考研集训营采用双师教学,专职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授课老师,深受学员的喜爱。
随着不同阶段课程有所偏重和变化,根据复习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辅导,而我们集训营根据考生个性化定制,专属辅导。
一定要选择大品牌,经过多年市场验证的,这才算是足够的实力。但是,考研真的不轻松,机构最多只能起到40%的作用。另外的60%,都是凭借自己坚持,所以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