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应届生面临着如何规划未来的选择,是继续深造考研还是专心备考,争取编制工作。虽然这看似是一个选择题,但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应尽量避免单纯的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两者兼顾。如果现实条件不允许,则以考编制为主,原因如下:
首先,在考研和考编制之间犹豫,反映出对继续深造的向往。然而,深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毕业后更容易就业还是为了从事科研?如果是前者,当前形势下,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同样激烈,且适合研究生的工作岗位并不一定完美。如果是后者,为了科研,研究生学历显然不足,还需继续深造,博士毕业后才能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同时,研究生考试的录取率并不高,这是公认的事实。作为二本毕业生,无论在学习天赋还是学习能力上,与一本高校的毕业生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而一本高校毕业生的考研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考上名校研究生的概率非常低,因此可以将考研作为一个选项,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次,二本高校毕业生,目前来看,考取编制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因为编制招录工作并不区分一本、二本。一方面,目前各地提供的岗位仍然较为充足,尽管竞争压力有所上升,但仍有机会考取,特别是对于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特设岗位,服务满两年后再参加考试,竞争激烈程度会降低很多,而特岗教师虽然条件艰苦,但竞争力相对较小,考上后就是编制,只是试用期较长。
另一方面,如果你全力以赴备考研究生,即使考上了,但并非名校研究生,毕业后仍然需要与本科生竞争。从目前的招考趋势来看,公务员招聘逐渐倾向于面向重点院校研究生毕业生举办专项考试,而一般高校的毕业生则需要与本科生一起参加编制考试,且每年面向社会的招聘岗位也在逐渐减少。现在虽然有针对研究生的人才引进政策(无需考试,只面试),但预计再过几年,也需要考试(一旦引进人才超过计划数,考试是必然趋势)。
最后,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方面是考研的初衷和最终目的,另一方面是自己的能力和家庭条件。如果考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就业,那么直接选择考试更为现实。如果考研还有其他目的,如增长学识、开阔眼界,或是为了了解科技前沿,那么在家庭条件和个人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考研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毕竟,没有什么比增长学识更值得敬佩,但有时也不得不向生活低头。
考编和考研可以同时进行。
考研一般在十二月份底开始,而各地考编基本都在三月份以后开始出公告。时间上虽然不冲突,但备考压力会比较大。
考研整体分为两类,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前者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会选择尝试的,而后者则更适合已经工作或打算毕业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同学。而事业编考试的目标是考入事业编制单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铁饭碗”,考入后也可以进行在职研的学习或专心工作,在事业领域深造。与事业编单位相对的是我们常说的“私企”,两种就职方向都有效益较好的或效益较差的,不能一概而论哪个更好。
考研和考编是两种不同的选择,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1、考研优点:
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研究生扩招政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延缓了就业压力,现在社会的就业环境已经处于饱和状态,20届有些学生还没找到工作,21届的学生就要毕业了,所以考研能够延缓就业压力的到来。学历高,晋升会容易一些。
2、考研的缺点:
持续的研究生扩招,会造成学历贬值。毕业后还是要面临就业压力,因为学历更高,年龄偏大,试错机会更少,所以压力会更大。不确定研究生期间是否能学到对未来有用的知识,但因为没有其他方面的经验,改行更难。
3、考编的优点:
国家也出台了关于加大事业单位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力度的通知,今明两年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主要用于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稳定,不用担心业绩不好随时走人。拿到了“铁饭碗”,国家发工资,有保障。
4、考编的缺点:
人际关系较复杂,想要晋升,得靠自己慢慢摸索。对于年轻人缺少一些激情。待遇相比来说,只能算是中等,不能大富大贵。
5、总结:
考研和考编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都符合报考条件的话其实是可以一起备考的。哪个上岸了就选择哪个,不必纠结哪个更加值得,其实这个值不值也是看个人的看法,可以听取一些他人的意见,但是最终做决策的还是自己。
考研是继续深造,对于经济收入这块可能会比较差,如果有经济基础,没有这方面的压力和负担的话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如果需要有收入去承担家庭责任的话,建议还是考编,上岸后再考一个在职研究生,这样既有收入又可以提升文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教资考编与考研,两者的难度各有侧重。
考研需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要求扎实的数学与英语基础,故难度颇大。相比之下,教资考编更看重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与职业素养,专业知识需全面掌握,但难度稍低。
具体难度,还需视个人情况而定。对所学专业熟悉者,考研难度或可减轻;而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不甚精通者,教资考编的难度则会相应增加。
综上,考研与教资考编各有挑战,需根据个人背景与能力合理选择。
对于考研,需深入理解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数学与英语基础,以应对难度较大的考试。而教资考编则更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同样重要,但相对于考研,其难度略低。
个人情况在具体选择时起关键作用。若对所学专业有深刻理解,考研难度可有所缓解;反之,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不甚熟悉者,教资考编的挑战则可能更大。
因此,考研与教资考编各有其难易,需根据自身的背景与能力,合理进行选择。